形像文化小谈 — 从“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谈起

 

汤凯

 200611

 

         前些时候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北大一教授提出 "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他的依据是: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 。。。因为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 重视不重视,崇拜不崇拜,似乎不应该由大学教授来决定,而取决于大众百姓。事实是,在如今这个形像文化流行的时代,在许多大众百姓的眼里,章子怡早就胜过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何为形像文化? 依我的认知,应该是指所有依靠人的形赖以实现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活动。电影电视剧当然是形像文化。模特儿是形像文化。选美是形像文化。"超女"是形像文化。歌星(不是歌剧)是形像文化。广告也是一种形像文化,因为它基本上是靠其中的人来传意的。由电视主播或"脱口秀"主持的各种电视节目也属于形像文化。

        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小说,诗歌,音乐,绘画,等等,自然不属于形像文化的范畴。京剧不是形像文化,因为观众主要是去听唱的;即使是看一演员表演,他也是化了妆的,人们欣赏的是他的服装道具和各种唱、念、做、打的功夫,而不是他的长相。相声表演也不算形像文化,因为闭上眼睛光听也能欣赏。芭蕾舞不是形像文化,因为观众在台下根本看不清舞蹈演员的脸,他们要欣赏的是演员的舞姿和美妙的音乐。其实,判断一文化表现形式是否属于形像文化很简单: 如果它离开了电视电影仍能存在,就不是;否则,十有八九就是。

        尽管形像文化不能简单地与"长相"文化或"唯美"文化划等号,它的最基本的潜规则却是绝对不能违背的: 这其中的人的长相一定要上镜头,讨人喜欢。选美和模特儿之类自不用说,其余也是如此。有次和一亲戚一家看电视,节目是一个电视主持采访一个奥运冠军。那女主持的模样比不上演员,可依我看并不难看。才看了两分钟,那家的六岁的女儿就站起抗议: "这么丑,一点都不靓。" 连她三十多岁的妈妈也埋怨: "难看难看,这女主持应该下课。" 节目的重点应是奥运冠军,可人们关注的却是那女主持的模样,这就是形像文化。另外,涉足于形像文化的人还必须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她/他一定要有极强的表现欲,具备有荧光灯越亮就越亢奋的性格。不会作秀的人一定是与形像文化无缘的。

         实际上,在许多传统的文化形式中,人们有时也关心其中人的相貌,但那总是次要的。还举京剧为例。一个京剧演员无论再漂亮,如果唱的不好,他/她是永远红不起来的。唱戏是宗,长相是表;有表当然好,但绝对离不开宗。人们喜欢梅兰芳,首先是崇拜他的唱功及演技,其次才想到他的相貌。这就是非形像文化。

         形像文化的源泉乃是人类爱美的天性。自古以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远到万年前的部落图腾文化,近至百年前大诗人莎世比亚的诗歌,英雄和伟人大多是美的,奸臣和小人总是丑的;而女人若是要可爱,则万万是不能丑的。"丑小鸭" CINDERELLA 一点都不丑;脱下了佣人的围裙和王子跳舞的她一定要是位楚楚动人的少女,不然的话读者不愿意,这故事也不会流传到今天。美让人心怡,丑于人不快;此乃人性,是不能相悖的。不过,这些俊男美女们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绝大部份时间都是虚拟的,只能生活在小说和诗歌中。只有到了二十世纪,当出现了电影和电视,可以让百万千万的大众同时看到活生生的人,而且能把一个人的面孔放大到每个毛孔都一目了然时,同时人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娱乐时,形像文化才有了它的物质和社会的基础,且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今天的主流的大众文化。

        文化是很难且不宜给以优劣之分的,因为它是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新闻报导日本有位年逾不惑的女人深迷于"F4",竟然要为他们剖腹自杀。这女人一定是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且不看书不看报,闲时很多,沙发上一坐,电视一开,整天就是那四个美少年,到最后晕晕然的真不知其然了。而若倒回去两千年,她的偶像一定是个能打猎的壮汉,尽管他也许很"",因为只有他才能给族人带回食物 -- 小白脸又怎么能当饭吃?

        文化乃是人性的反映,既有如恻隐,是非,辞让等的"美德",也有象虚荣,妒忌,卖弄等的"软肋"。如今的形像文化,据我看,似乎后者多些,前者少些。不妨举几例如下。

        。。。。。。

        静下来想一下,想我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睿智普世的儒家文化,竟然有人提议让它的老祖宗下台,而取而代之一个女人,就因为她有一张"封面"脸,可谓是荒诞无稽,太阳真的要从西边出了。而真的静下来想一下,形像文化时下如火如荼,道理则是再简单不过,因为它乃是大众文化。而大众就是大众,不是孔子,更不是圣人。少儿们看章子怡,看到是她的光环,她的风光,她的出人头地。还背什么"克己复礼",还辛苦什么"知至至之"。女士们看章子怡,羡慕的是她的美丽,梦呓的是如何能像她一般嫁入豪门。而男士们看章子怡,则皆是君子好俅,把她当作虚拟的女朋友或太太了。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作为一种娱乐文化,且是一种满足人类原始本能的文化,这形像文化谈不上是洪水猛兽,也不值得当今的士大夫们说三道四。看着台上的这些形像文化中的"弄潮儿"们长袖善舞,各显神通,千姿百态,也算是一种享受。充其量,也就是日本那位中年女人真的为"F4"开了膛;而少了这样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人,这地球似乎照转不误。不过,如果这些"弄潮儿"因飘飘然而昏昏然,弄错了自己的角色,那就不仅是可笑,而是可悲了。就像那位电视台的美女主播,作秀且罢,还硬是要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戴上一顶"社会学家"的帽子,忘记了她是因为什么上了镜头。

 

Hit Counter

(since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