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 有感“2006影响世界华人”的颁奖会
 

江迅

2007.4.

 

世界因你而美丽,世界因华人而美丽


3
31日夜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不过,不是每一颗星都受到传媒追捧的。

杨振宁、陶一之、丁俊晖、谭盾、张霞昌、苏震西、章子怡、刘醇逸、刘翔、李安、陈易希等十一位杰出华人,在这里接受"2006影响世界华人"的殊荣。

这是香港凤凰卫视、明报、亚洲周刊、中国新闻社、百度等全球十大华文媒体共同举办的评选盛举。

翌日,北京的一些传媒只是在娱乐版发了消息,以《新京报》为例,在娱乐新闻版刊登了题为《章子怡获"杰出华人奖"》的报导,全文700字,而对章子怡的描述,占了350字,全文所配的唯一照片也只是章子怡的。

墨尔本市长苏震西、电影导演李安未能亲临颁奖会场,传媒对章子怡、刘翔以外,几乎都兴趣不大,特别是对找到破解H5N1病毒方法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发明纸质电池的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霞昌、美国纽约市首位华裔暨亚裔市议员刘醇逸、以其名字命名小行星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陈易希不屑一顾。

颁奖会场外,没有入场券的北大学生,守候在百年讲堂门外通道上,等候明星现身,不少大学生大声呼喊:章子怡,章子怡。

颁奖会上,主办机构安排了采访获奖者的记者会,获奖者领完奖下台就独自来到记者会场,接受传媒访问。

章子怡出场引起记者的骚动,六七十名记者簇拥着她,闪光灯不停作响,规定五分钟的采访时间还不够;不过,陶一之、张霞昌、刘醇逸、陈易希出现时,仅七八个记者在场,一两个问题一问,不到三分钟,记者圈就冷场了,场面相当尴尬。

接待获奖者的酒店,惟独将章子怡的住房免费升格为总统套房,令主办机构颇为尴尬,担心对获奖者有不公平嫌疑。

谁是明星?

影星章子怡,似乎没有谁不知道的,人人都需要娱乐。她曝光率高,受万众喜爱,当是好事。

不过,陶一之、张霞昌他们的发现和发明,也与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有关。科学家、发明家怎么就不是记者眼中的明星呢?

20
天前,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那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人大会议,辽宁团的车队刚在大会堂前的广场上停下,两个扛着摄像机的内地记者匆匆跑来,向下车的代表大声问:"赵本山在哪儿?"

工作人员说:"他今天没来。"正当记者一脸落寞而无奈地离去时,他们的同伴在数十米远的大会堂台阶上大声吆喝:"快,快,巩俐来了。"他俩一阵风似地跑去。此时,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运筹者陈竺政协委员正从他们身边走过。

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流中,"细羊毛之父"刘守仁代表走过去了,"隧道之父"王梦茹走过去了,没有记者拦,也没有记者追。

曙光计算器的"掌门人"李国杰代表,穿着一件很不起眼的黑色羽绒服,走上高高的台阶,迈进大会堂,也没有任何媒体人员拦堵他采访,顺利地通过了记者一道道防线。

此后的一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报告中点名提及的四项取得突破性关键技术时,以"曙光机"作为家族重要成员的"高性能计算器"位列其中。

科学家、发明家,不被传媒重视,这是社会的一种缺失。不能否认,他们多数是内敛的一群人,忙着创造发明,在电视上少露脸,也就难以被人们所熟知。

正如这次获得杰出华人大奖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所言,科学家在乎的是自己的研究和发明如何,并不在乎自己这个人是否有光采。民众对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关注度比较低,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看来科学家还应该有另一种责任,即把自己的研究和发明告诉民众,让他们了解这些研究和发明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她说:"在国内,传媒报导娱乐圈确实特别多,其实在休斯敦的华文媒体也差不多。传媒和科学家都有责任,多激活一些与百姓切身有关的感兴趣的科学话题。"

追星悲剧

传媒不追科学明星,追的只是娱乐明星,这无疑推动了当下一股又一股追星潮。

近日,"兰州女歌迷杨丽娟疯狂追星导致老父跳海悲剧"事件,引起人们关注。杨丽娟十三年前的"一场梦",令她开始了追逐香港歌星刘德华的疯狂历程。

人格偏执的杨丽娟,疯狂而无情。父母倾家荡产,卖房贷款,以支持女儿追星,十三年后的今日,杨丽娟与她父母一起第三度去香港,父亲因满足不了女儿要与刘德华倾谈的愿望,最后选择在尖沙嘴维多利亚港湾而跳海自杀。这是中国"追星"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事件。

对此,北京的传媒报导说,"这起事件与刘德华无关,与社会无关,与传媒无关""媒体是无力的,它们只能负责记录,更多的工作,理应由政府机构或公益团体去完成"

当然,取缔明星、取缔粉丝,在今天的天空下是不可能的了,除非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才能做到。

记得,一年前已经有不少传媒报导过杨丽娟疯狂追星的事情,但当时舆论对于杨丽娟的基本态度,还是以同情为主,媒体的报导也多是希望可以帮助她达成心愿,见到"梦中情人"刘德华。因此说这场"追星"悲剧,传媒果真就可以撇清没有一丝关系吗?

媒体有当为与不当为,别再怂恿杨丽娟们在妄想中走得更远,留些篇幅,留些镜头给那些为人类同样带来创造的科学明星吧。

□ BBC